二十世紀末我有幸在柏克萊大學攻讀統計學博士,一方面在矽谷站在網際網路崛起的風口上,數據滿天飛。對統計學家而言,當時真可謂是創世紀的誕生;另一方面,我的指導教授統計模型理論的泰斗Peter Bickel與Berkeley EECS從MIT合聘了機器學習大師Michael Jordan,開始結合統計模型與神經網路演算法技術,賦予人工智慧AI新的認知格局。因為成為這一門博士班課程的助教,我體認到結合人工智慧AI在複雜性動態系統之大數據分析的無窮潛力,加上從我另一位論文指導教授訊號分析處理大師Martin Vetterli身上,我看到未來AI透過網際網路結合訊號感測元件將會啟動物聯網在未來21世紀給人類文明帶來全面性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幾年在金融風暴過後,AI的崛起實在既快又突然,或許人類已經意識到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人口老化兩大最根本的經濟挑戰,讓我們沒有選擇餘地,不得不把我們的未來交給AI。然而,風險中創造機會,機會亦帶來新的風險,從未來一、二十年內AI將會取代很多傳統腦力的工作,一直到30年後AI可能發展出相當高階的認知能力甚至自我的意識,人的能力跟人性如果沒有再進化,人類的社會與文明恐怕會產生奇異點Singularity的創造性毁滅,我相信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既然AI這個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與其擔心誘惑人類吃喝玩樂、幫忙勾心鬥角之邪惡AI的崛起,不如努力讓AI來協助人類進化,進入一個人機互動革命的良性循環。
二十年前我預見這一波AI革命的浪潮,感覺矽谷人才濟濟不缺我一個,放棄了在美國很好的機會,回到自己的故鄉希望能夠帶頭建立一個AI工業革命後的美麗家園。然而事與願違,走過我的「黑暗黃金歲月」十多年,即使我建構了整套人工智慧與知識科技系統,橫跨了金融、人力資源管理、敎育以及醫療幾個領域應用所衍生的十多個專利系統,最後發現要能夠配合AI發展做產業革命的創新文化精神並沒有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可以找到,能夠找到跟AI協作的企業與人才實在寥寥無幾。
教育改革談何容易,要培養出不會被AI取代、進而能夠跟AI協作的下一代,恐怕得先要找像柏克萊大學這樣開放創新的機構合作,從小培養一批AI教育革命的特種部隊。這正是我與一些專家創建「WALEX柏克萊菁英培訓計劃」的源由,希望未來幾年藉由這個實驗計劃的示範與不斷啟發,能夠讓全世界透過這一扇窗看到人機互動革命 (Cybernetic Revolution) 的美好未來。
鄭振和博士
鄭振和博士簡介 https://www.steamfeat.org/
前進柏克萊實驗班計畫 https://www.steamfeat.org/